<s id="kbgzs"><object id="kbgzs"></object></s>
    <dd id="kbgzs"></dd>

    <rp id="kbgzs"></rp>
    <li id="kbgzs"><acronym id="kbgzs"></acronym></li>
  1.  
    首頁/資訊

    政府資訊

     

    供給側結構改革對廣西就業形勢影響分析

     

          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,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關鍵。今年,廣西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加大去產能、去庫存力度,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。2016年上半年,全區經濟平穩較快增長,就業形勢總體保持穩定。但在調結構、去產能的過程中,結構性失業問題應引起關注。在勞動力供給側,廣西勞動力資源豐富,就業人口整體文化素質明顯提高。但也存在勞動就業壓力大,勞動力素質和結構亟待進一步提高完善等問題,需要加快提升人口文化素質,加強職工技能培訓,培養新興產業發展急需的人才。


           一、供給側改革對就業的影響


           廣西通過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加大去產能、去庫存力度,消解低端低效和過剩供給;通過強化創新驅動,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,積極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,提升發展現代服務業,搶占新經濟、新技術、新業態發展的制高點;通過推進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等一系列有效的措施確保了經濟平穩較快增長,保障了就業形勢總體保持穩定。2016年上半年,廣西生產總值7311.64億元,按可比價格計算,同比增長7.2%,增速比全國高0.5個百分點。經濟增速保持在合理區間,有力保障了就業穩定。上半年,全區“四上單位”從業人數297.7萬人,同比增長1.9%,比上年同期增加0.6個百分點,增速比全國高3.1個百分點。


           雖然就業形勢總體保持穩定,但在去產能、推進產業結構升級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過程中,一些傳統制造業因產能過剩、效益不佳用人需求下降,部分企業通過技術升級以減少用工成本,而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用工需求明顯增加,這些就業出現的新情況應引起關注。


           (一)去產能對就業影響


           在經濟新常態下,部分行業產能過剩比較嚴重,產業結構性矛盾導致大量無效供給的存在,而有效供給不足,需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。在化解產能過剩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過程中,不可避免會出現結構性失業問題,勞動力供給需求匹配失衡,特別是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之下,使得就業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。部分產能過剩、效益不佳的企業用人需求降低,職工面臨著下崗再就業,缺乏技能的勞動者面臨著再就業難的困境。2016年上半年,廣西“四上單位”中的制造業從業人數同比減少1.3%。其中,紡織服裝、服飾業從業人員減少11.1%,皮革、毛皮、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從業人員減少8.4%,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從業人員減少19.3%。


           (二)“機器換人”對就業影響


           當前,在勞動力價格上漲和企業招工難等情況下,企業通過利用先進自動化生產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升級,以減少企業生產用工總量,提高勞動生產率,提升企業發展質量和水平。也就是“機器換人”。機器換人,以現代化、自動化的裝備提升傳統產業,推動技術紅利替代人口紅利,是推動傳統制造業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一項重要舉措,成為了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之源。2016年上半年,我區的部分汽車行業企業推動實施"機器換人”,企業用工減少明顯。上半年全區“四上單位”中的汽車制造業從業人員同比減少6.6%。


           (三)新產業、新業態、新商業對就業影響


           當前,經濟增長從高速向中高速轉變,經濟平穩運行的動力正在正常有序的轉換?,F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應用,特別是以互聯網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技術的重大創新與融合應用為代表,帶動了整個產業形態、生產形式、組織方式、商業模式等的深刻變革。新產業、新業態、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,新興產業、服務業、小微企業作用更加凸顯。今年一季度以來,傳統的大規模用人行業用工有所減緩,而服務業等“新經濟”相關行業的用工需求卻在增加。2016年上半年,廣西“四上單位”中的信息傳輸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從業人數增長6.8%,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從業人數增長5.3%,兩個行業的從業人員增速分別高于全區平均水平4.9個百分點、3.4百分點。從廣西人才網聯系統發布今年二季度人才供求分析報告看,互聯網產品/電子商務類職位由于人才需求增長太快,目前人才已經不能滿足市場需求,其人才供求比僅為0.38(即人才需求人數或職位數為1時,人才供給或求職人才數為0.38)??梢?,廣西的互聯網+、電子商務等新產業、新商業模式對人才的需求很急迫。


           二、廣西勞動就業供給情況


           (一)勞動力資源豐富


           廣西是勞動力資源大省,2015年廣西勞動年齡人口為2845萬人,比2010年增加了29萬人。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59.3%。從勞動年齡的內部結構來看,青年人口(16-39歲)占勞動年齡人口比重為58.4%,青年人口比重仍然較大。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年齡為36.3歲,勞動力仍然較年輕。從當期看,龐大的青壯年人口仍然存在著“人口紅利”。


           (二)就業人口整體文化素質不斷提高


           2015年全國1%人口抽樣調查數據顯示,廣西就業人口的整體文化素質不斷提高。一是就業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。2015年廣西全部就業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9.32年,比2010年提高了0.51年。分產業看,第一、二、三產業就業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別為7.92年、9.55年、11.44年。二是高學歷文化程度人口比重大幅提高。2015年廣西就業人口中具有大學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占4.33%,具有大專受教育水平的占6%,高中的占14.1%,初中的占51.4%,小學的占22.4%。與2010年相比,五年間廣西就業人口中小學文化程度的比重下降6.22個百分點,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、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提高1.32個百分點和1.65個百分點。


           分產業看各受教育人口在產業間的分布,低學歷人口在第一產業占比較大,小學學歷人口、初中學歷人口在第一產業占比分別為76.6%、54.4%,在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占比較低。高學歷人口大部分分布在第三產業,大學及以上人口在第三產業占比高達81.7%。


           分行業看各受教育人口在行業間的分布,小學和初中學歷人口集中在一些傳統行業或者低端制造業,高學歷人口集中在新興行業。小學學歷人口主要集中在農、林、牧、漁業(34.3%)、采礦業(18.2%)、建筑業(19.1%)。初中學歷人口主要集中在制造業(59.3%)、建筑業(62.1%)、住宿和餐飲業(56.5%)、居民服務、修理和其他服務業(54.2%)。大學及以上學歷人口主要集中在信息傳輸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(51.4%)、金融業(71.5%)、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(47%)、教育(67.3%)、衛生和社會工作(61.2%)、公共管理、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(66.4%)等行業。


           (三)流動人口文化素質明顯高于總人口


           2015年全國1%人口抽樣調查數據顯示,廣西流動人口以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為主體,流動人口文化素質明顯高于總人口。從來自省內流動人口看,受初中及以上文化教育者占82.4%,比總人口比重高18.4個百分點。其中受大學及以上受教育人口占12.9%,比總人口比重高8.53個百分點;從來自省外的流動人口看,受初中及以上教育的比重為85.6%。其中受大學及以上教育的比重為15.2%,比總人口的比重高10.8個百分點。從平均受教育年限看,來自省內的6歲及以上流動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0.8年,來自省外的為10.7年,而廣西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8.68年,流動人口文化素質明顯高于全區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水平。


           三、供給側改革下促進就業穩定的建議


           (一)提高人口文化素質


           人口受教育水平是反映一個地區國民素質的重要方面,是實現和推動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,也是決定人口就業的重要因素。多年來,廣西高度重視發展教育事業,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,教育改革發展取得長足進步,人口整體受教育水平顯著提高,實現了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資源大省的轉變。教育已經成為支撐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基礎性、戰略性事業。廣西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“科教興桂”戰略和“人才強桂”戰略,推動教育優先發展、科學發展,不斷提升廣西人口文化素質,為經濟社會的平穩較快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支撐。


           (二)完善職工技能培訓


           “三去一降一補”(去產能、去庫存、去杠桿、降成本、補短板)是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工作重點。要堅持從實際出發,正確把握五大重點任務之間的關系,突出問題導向,善于對癥下藥,提高改革效應,有的放矢推進經濟轉型升級。要統籌兼顧,處理好各種利益關系?;猱a能過剩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伴隨著失業。相關部門的政策和服務應提前到位,盡量幫助員工在沒有失業的情況下再就業,減短失業時間。避免集中減員,做好職工的分流安置。對轉崗職工進行技能培訓以幫助他們實現再就業,繼續推進和完善職工技能培訓體系。重視補短板兜底線,防范引發社會風險。


           (三)改善勞動力結構供給


           為了促進人口均衡發展,完善人口發展戰略,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。2016年廣西對《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口和計劃生育條例》進行修正,實施全面二孩政策。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,有利于優化人口結構,增加勞動力供給,減緩人口老齡化壓力。各地應認真貫徹落實條例精神,改革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,提高生殖健康、婦幼保健、托幼等公共服務水平。做好相關經濟社會政策與全面兩孩政策的有效銜接,保障生育婦女權益。


           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。特別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,推進“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”,開發新技術、新產品、新業態、新模式,打造發展新引擎,需要大量的各領域專業人才。廣西應加快推進人才發展體制和政策創新,提高人才質量,優化人才結構。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和服務保障體系,營造有利于人才脫穎而出的社會環境。實施更積極、更開放、更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。“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”是培育新動能的重要方面,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新引擎。一方面,通過創業帶動就業,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就業增長點;另一方面,通過創新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,推進供給側改革。

     
     
    [來源:來自網絡] [作者:admin] [日期:16-08-19] [熱度:]

    資訊

    園區新聞
    產業動態
    政府資訊
    視聽播報

    招商熱線 TEL

    中國電子北海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 ©版權所有 桂ICP備09008987號 法律聲明 · 聯系我們
    无码久久久久久久夜夜夜_无码毛片视频一区二区三_国严亚州中文在线字幕